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www/wwwroot/www.jingdianlaoge.com/www/news/php/info.php on line 106
蔡继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是这样提出的 - 今日焦点

微信访问

为您推荐10篇文章

置顶

刷新

蔡继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是这样提出的

今日焦点 2018-09-28 10:13

1.1 马克思按劳分配原则有其特定内涵,需要严格的条件才能完全实现

根据我们的研究,在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单纯以劳动作为唯一分配尺度从来都没有实现过。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年设想的未来社会的按劳分配原则有特定内涵,这就是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为惟一尺度在社会全体成员之间进行分配。而这一原则的实现至少要以下述条件为前提。

首先,生产资料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由于生产资料的质量不同,即使是同质、同量的劳动与不同质量的等量生产资料相结合,也会产生不同的收益。因此,要完全实行按劳分配,必须以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前提,从而使各个自由人联合体由于使用较优等的生产资料获得的级差收益全部归社会,在完成各项必要扣除之后,社会再把剩余产品按照每个成员提供的具有一定质量的劳动量进行分配。

其次,劳动者的劳动必须具有直接的社会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 再次,复杂劳动折算为简单劳动必须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按劳分配是以简单劳动作为计量单位的,复杂劳动要按照一定的倍数折算为简单劳动,这种折算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然而,不仅马克思本人没有建立这种折算可供完成的理论模型,而且迄今为止尚未也没找到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折算方法。但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和机制来进行折算,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种折算必须是可能的,而且是简单易行的。

最后,一个社会拥有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足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能够各尽所能。相对于全社会可供使用的劳动总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足以使劳动的边际收益等平均收益,至少要使劳动的边际收益大于零;或者相对于有限的生产资料来说,劳动的供给量必须减少到使劳动的边际收益等于劳动的平均收益,至少使劳动的边际收益大于零的程度。在生产资料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劳动的投入在超过一定点以后,多劳反而少得或不得,甚至得到的报酬为负数,要完全实现按劳分配,生产资料的数量至少要足以保证劳动的边际收益大于零。

相关推荐

换一换
    24小时热文
      吴佩慈抵押男友所赠3亿元豪宅 吴佩慈怎么回应抵押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