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刷新
今日焦点 2018-09-28 10:17
发动机油上千个紧密零件共同构成,除了要求误差率极低以外,缸体的密封防水、缸筒内的工艺以及发动机的调校,都需要车厂有一定年限的技术积累和科学研究。经年累月如此反复才能造出一款出色的发动机,直白的说,发动机国产技术是主要壁垒。
相比自我研发购买更快捷
时至今日国内至少有70%的品牌车型,还依赖于进口发动机的采购,如同三菱神机“4G69”。与其费时费力费钱的成立专门的科研部门,不如掏钱购买现成的,如此对产量也是个促进,这种心理是主要原因这一。
合资技术引进不用浪费
一般合资汽车技术的引进,都是一整条生产线的引进,例如发动机有发动机装配厂,变速箱、内饰各部件都有专门的厂子或者部门负责,对于车企来说,完全按照国外的工艺流程与规范标准执行即可。没有必要再耗费精力,自行研制“中国芯”。毕竟有合资协议在案。
但是因为成本的原因,现在完全进口的发动机并不多,主要还是依靠国内组装生产(包括使用材料也会有大量的国产化), 严格来说:是在国内生产组装而已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制造,但不是中国创造,是国外搬来一套设备,占用中国的地盘来制造而已,当然有些合资车也是在中国研发,但是主要设计和研发人员都是国外的,也就是说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现在很多国产车都还用进口发动机,或者合资车的发动机,比如启辰用的都是日产的老三大件。
我们知道主机厂有四大车间“冲压、焊接、油漆、总装”,除了这些外,很多主机厂还有自己的PT车间(动力总成)。所以你只要听到哪家有自己的PT车间,也就说明了他们的发动机是国产的, 这并不是说发动机质量就一定不如进口的,因为用的技术、标准和生产线都同进口车型一致,区别就在零部件供应商和来源上,根据地区标准不同,可能会有部分质量工艺的差异,但胜在成本低,省去了太多运输环节等对时间和金钱的耗费,产能明显高。成本降低,企业利润增加或拉低售卖价格,刺激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