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刷新
今日焦点 2019-06-20 09:19
每天产生近2.6万吨的生活垃圾,人均1.1公斤;全市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满负荷运转……在首都这样人口规模过千万的大都市,不断增量的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垃圾源头减量、北京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日前,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接受访谈时透露,北京将通过健全日常执法检查,积极推动北京垃圾分类立法,明确单位、个人垃圾分类责任,让软约束逐步“硬起来”。事实上,北京多年来一直积极推进北京垃圾分类。为此,北京还提出了解决之道——设立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试点创新垃圾分类收集方式,用经济杠杆撬动、杜绝这一现象。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30%的街道、乡镇创建了10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019年,示范片区覆盖率要达到60%,覆盖200多个乡镇街道。何为“示范片区”?据介绍,北京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垃圾分类成熟经验,征求居民意见后确立的,利用手机等现代化应用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区域。
这些北京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将试点4种垃圾分类收集方式。一是设置有人值守的垃圾分类驿站,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并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二是设置智能投放箱,减少人工成本,扩展垃圾分类服务范围;三是上门或定点回收再生资源、厨余垃圾,方便群众投放;四是撤桶撤站,定时定点流动收集。
业内人士指出,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从根本上看,垃圾源头减量、强制分类需要得到立法支持,让软约束逐步“硬起来”。希望关于北京垃圾分类的实施推进可以有效控制北京的垃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