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开会录音两小时,回头整理笔记耗掉一下午 —— 这事儿是不是戳中了不少人的痛处?我见过太多朋友对着手机里的会议录音发愁,要么是边听边打字手忙脚乱,要么是漏掉关键信息得反复回听。直到试了麦耳会记,才发现 AI 办公助手还能这么用。今天就来扒一扒,它那个 "1 小时音频 5 分钟转写" 的本事到底靠不靠谱,跟市面上其他工具比起来,优势到底在哪儿。
上周专门做了个测试:用同一段 1 小时 20 分钟的产品会议录音,分别扔进麦耳会记、某知名语音转文字 APP 和传统的人工转录。结果挺有意思 —— 麦耳会记从上传到出完整文字稿,刚好 4 分 58 秒;某 APP 花了 12 分钟,还弹了 3 次付费提示;最惨的是找同事手动听打,断断续续弄完花了 1 小时 15 分钟。
光快没用,转出来全是错字还不如自己写。测试时特意选了带专业术语的内容 —— 里面有 "转化率漏斗"" 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这些词,甚至故意加了几个同事的口头禅。麦耳会记的表现让人惊喜,专业词汇准确率几乎 100%,就连" 这个嘛... 我觉得 " 这种口语化表达,也能准确转换成书面语,整体准确率能到 98% 以上。
用过才知道,麦耳会记不止能转文字。它能自动区分不同发言人,比如会议里张三说的话标成蓝色,李四说的标成绿色,后期整理谁提了什么建议一目了然。更绝的是支持实时编辑—— 转写的同时就能在文稿里标重点、插批注,不用等全部转完再返工。
现在市面上同类工具,要么是按分钟收费,要么是搞会员制但限制转写时长。麦耳会记的定价策略挺良心 —— 基础版免费用户每月能转 10 小时,够用大部分中小团队了;进阶版每月 39 块钱不限时长,算下来比请个专职会议记录员划算多了。
本来以为这种工具只适合开会,没想到用起来处处是惊喜。采访时开着它,不用分心记笔记;听线上课时录下来,课后 5 分钟就能得到完整讲义;甚至跟客户打电话,挂了就有文字版沟通记录,再也不怕漏记需求。
做了张表对比 5 款主流工具,麦耳会记的优势很突出:转写速度是第二名的 2.5 倍,准确率比平均分高 6 个百分点,价格却低了近 40%。最关键的是本地化处理做得好,对中文方言和专业领域术语的识别能力,甩某些国外工具几条街。
翻了近百条用户评价,发现大家夸得最多的是 "拯救会议恐惧症"。有个创业者说,以前怕开会是因为记不住重点,现在开着麦耳会记,敢放心跟团队讨论 3 小时,结束直接发文字稿分工。还有职场新人说,用它整理的会议纪要被领导夸 "逻辑清晰",其实自己就改了 3 个错别字。
用过十几款 AI 办公助手,麦耳会记是少数让人觉得 "真的在解决问题" 的工具。它的核心优势不是单纯的快,而是把 "快、准、省" 三个字做到了平衡。对每天跟会议、录音打交道的人来说,这东西不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是能实实在在每天省出 1 小时的效率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