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量导入:把 “对的人” 圈进营销漏斗
一是 “场景化定向”。比如卖母婴产品的品牌,可以在妈妈们常看的育儿公众号、宝宝辅食小程序里投放广告,还能按地域、消费能力进一步筛选。之前有个童装品牌用这招,把广告精准推给了一二线城市、有 0 - 6 岁孩子的家庭主妇,点击转化率比普通投放高了 3 倍。
二是 “社交裂变引流”。依托微信的社交关系链,品牌可以设置 “分享领券”“组队砍价” 等活动,让老用户带新用户。比如某零食品牌在云选联盟里做了个 “好友助力免费领零食” 的活动,3 天内通过朋友圈分享带来了 20 万新用户,成本比传统广告低了一半。
? 转化承接:让流量 “落地就变现”
还有一个秘诀是 “个性化落地页”。云选联盟能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搜索记录,动态生成不同的落地页内容。比如一个经常买护肤品的用户点进广告,看到的是抗衰产品推荐;而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妈妈,看到的可能是孕妇专用护肤品,这种 “私人定制” 的体验,转化率能提升 40% 以上。
? 数据反哺:让营销效果 “看得见摸得着”
更厉害的是 “智能优化系统”。比如当系统发现某个渠道的流量来了之后,加购率高但付款率低,就会自动提醒品牌:可能是支付环节有问题,或者运费太贵。这时候品牌就能快速调整,比如优化支付页面、推出满减运费活动,让转化率马上提升。之前有个美妆品牌就是通过数据发现,晚上 10 点 - 12 点的流量转化率特别高,于是专门在这个时间段加大投放,当月销售额直接翻了一番。
? 用户留存:让 “一次性客户” 变成 “回头客”
一是 “精准触达召回”。通过用户分层运营,把很久没下单的用户标记为 “沉睡用户”,然后针对性地发送召回短信或微信模板消息。比如某电商品牌给沉睡用户发了一条 “专属优惠券即将过期” 的提醒,一周内召回了 5 万老用户,复购率达到 30%。
二是 “私域流量沉淀”。引导用户关注品牌公众号、加入企业微信社群,把用户从平台流量变成品牌自己的私域资产。比如用户在小程序下单后,弹出 “扫码进群领下次满减券” 的弹窗,很多用户为了优惠就会加入。之后品牌可以在社群里定期发新品信息、限时活动,这种 “自己人” 的沟通方式,让用户粘性大大提升。
第一步,精准圈定人群。通过腾讯大数据筛选出 45 - 65 岁、关注养生公众号、常看广场舞视频的用户,在这些场景里投放 “妈妈装” 广告,画面用了广场舞阿姨穿着他们衣服跳舞的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了目标人群的注意。
第二步,优化转化链路。点击广告直接进入微信小程序的 “中老年服饰专区”,页面上有清晰的尺码指南、真人试穿视频,还有 “子女代付” 功能(很多中老年用户让孩子帮忙付钱),下单转化率从原来的 1% 提升到了 5%。
第三步,深耕私域留存。用户下单后,引导关注品牌公众号,每周推送中老年养生知识、服饰搭配技巧,同时组建企业微信社群,群里有专属客服解答问题,定期搞 “妈妈模特选拔” 活动,让老用户带新用户。半年时间,线上销售额从每月 50 万涨到了 300 万,复购率达到 40%。
- 明确目标: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别一上来就想着 “我要海量流量”,先问自己:是缺新用户,还是老用户复购低?是品牌知名度不够,还是转化率差?比如小店想提升周边 3 公里的到店率,就重点用云选联盟的 LBS 定向功能,把广告推给附近的居民,搭配 “到店核销优惠券”,比满大街发传单有效多了。
- 小步测试:先砸小钱试错
云选联盟的投放工具很灵活,刚开始别把预算拉满,先选 1 - 2 个核心渠道,设计 2 - 3 版不同的广告素材,比如一个偏情感文案,一个偏促销信息,看看哪个效果好。之前有个奶茶店老板,花 2000 块在附近写字楼的微信朋友圈投广告,测试了 “第二杯半价” 和 “打卡送小礼品” 两种活动,发现前者转化率更高,后来就重点推这个活动,三个月内线上订单增长了 60%。
- 重视数据:别只看表面数字
很多人只盯着 “点击率”“下单量”,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用户行为。比如某个广告点击率很高,但跳失率也高,说明素材吸引了人,但落地页内容没对上用户预期。这时候要仔细分析:是不是图片和实际产品不符?是不是价格区间和目标人群不匹配?云选联盟的数据分析后台很详细,花点时间研究,能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