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enX 基础认知:为什么它能颠覆传统视频模式?
? 从零开始:EdenX 制作全流程拆解
用企业邮箱注册能解锁更多协作功能,个人用户用普通邮箱也行。登录后左手边是素材库,中间是时间线,右侧是互动逻辑编辑器 —— 这三个区域是高频操作区,建议花 5 分钟拖拖拽拽熟悉位置。
支持 MP4、MOV 格式,单个视频不超过 2GB。重点提醒:竖版 16:9 和横版 9:16 要分开建项目,混着用会导致画面拉伸。上传后记得用「智能转码」功能,能自动优化加载速度,这点对移动端用户特别友好。
- 把时间线拉到需要加互动的位置,点「添加互动层」
- 选择互动类型:选择题、点击热区、表单输入还是跳转按钮?
- 热区适合给产品细节加标注(比如点击手机屏幕跳转到功能演示)
- 表单输入在收集观众信息时超好用,比如教育机构可以让观众输入年级后推送对应课程
- 设置分支逻辑:观众选 A 跳转到视频 1 分 20 秒,选 B 跳转到 3 分 05 秒 —— 这里一定要用「预览」功能反复测试,很多新手栽在逻辑跳转错误上
导出时选「自适应码率」,能保证在 WiFi 和 4G 环境下都流畅播放。发布渠道除了官网嵌入,还能直接同步到 B 站、抖音(需要开通企业号),但注意微信生态内要用「小程序版导出」,否则可能无法加载互动组件。
? 教育领域:让知识传递从单向灌输变主动探索
某重点中学的物理老师用 EdenX 做了「电路实验」互动视频:学生连线错误会触发短路动画并弹出原理讲解,连线正确则进入进阶实验。这种模式让抽象的电学知识变得可操作,课后测试正确率提升了 42%。
会计考证培训可以这么玩:在视频里插入增值税申报流程,观众每填错一个数据项,就自动播放对应知识点的讲解视频。比单纯看教学视频刷题,记忆留存率高太多了 —— 这就是互动带来的「肌肉记忆」效应。
- 把知识点拆成 1-3 分钟的小片段,太长会降低互动意愿
- 关键概念用「高亮点击」功能,学生点一下就能看到名词解释
- 最后一定要加「错题回顾」模块,自动汇总观众做错的互动点
? 营销领域:把广告变成让用户「欲罢不能」的游戏
某运动品牌做的跑鞋测评视频太绝了:观众选择不同体重、跑步习惯后,视频会自动匹配对应缓震测试画面,最后直接跳转到适合的鞋款购买页。这种「先体验后下单」的模式,让转化率比普通产品视频高 3 倍。
汽车品牌可以做「新车试驾」互动视频:观众选城市道路 / 越野路段,画面就切换对应场景的驾驶视角,中途弹出座椅材质、发动机参数等可点击的详情卡。有数据显示,这种形式的品牌视频,用户平均停留时长能达到 4 分 20 秒。
- 别在视频前 30 秒就放购买链接,先通过互动建立信任
- 互动选项别超过 3 个,太多会让用户纠结放弃
- 一定要加「分享得优惠」的互动环节,比如让观众把测试结果分享到朋友圈,就能解锁折扣码
? 娱乐领域:让观众从看客变成剧情「操盘手」
国内某影视公司用 EdenX 做的悬疑短剧火了:每集结尾让观众选「相信 A 还是 B」,不同选择导向完全不同的下集剧情。更妙的是,系统会记录观众的选择偏好,最后生成「你的专属结局」。这种玩法让剧集的二次传播率提升 80%。
游戏主播可以把精彩操作做成互动视频:观众选「学这个技巧」就播放慢动作解析,选「看搞笑失误」就切翻车集锦。甚至能加「猜猜主播接下来会用什么技能」的竞猜环节,答对的观众能收到主播的专属表情包。
- 多设计「隐藏剧情」,比如连续选某个选项 3 次才会解锁的彩蛋
- 用「实时投票」功能,让观众决定剧情走向,增加参与感
- 结局一定要留「二刷钩子」,比如提示「选另一个选项会看到完全不同的结局」
? 高级技巧:让你的互动视频更「能大」
在「分析中心」能看到每个互动点的点击数据:比如 60% 的观众在某个选择题选了 A,那说明 B 选项的设置可能有问题。教育类视频要重点看「错题率」,营销类则要盯「从互动到转化的漏斗流失率」。
同个产品视频做两个版本:一个用「点击图片」的互动方式,一个用「下拉选择」,看哪个转化率高。有团队测试发现,在移动端,「左右滑动」的互动形式比点击按钮效果好 27%。
- 抖音版要把互动按钮放在屏幕下方三分之一处(符合用户滑动习惯)
- 微信小程序里不能用自动播放,必须加「点击开始」按钮
- 电脑端可以做更复杂的分支逻辑,手机端建议简化互动步骤
? 资源包与避坑清单
- 别用太大的互动按钮,会遮挡画面(建议不超过屏幕 10% 面积)
- 分支剧情别太复杂,超过 5 个分支会让用户 confusion
- 发布前一定要在不同设备上测试(iOS 和安卓的兼容性偶尔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