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给结论:MuseNet 文本生成音乐,靠谱但别神化
? 新手必看:文本描述怎么写才不 “翻车”
别一上来就堆形容词。正确的顺序应该是:音乐类型 + 主要乐器 + 情绪 + 细节。比如 “爵士三重奏(钢琴、贝斯、鼓),慵懒感,中速,带点蓝调色彩”,比单纯写 “一首好听的爵士乐” 强 10 倍。
“高级感”“有深度” 这种词,MuseNet 大概率会懵。换成具体场景会好很多:“像咖啡馆下午三点的背景音乐,温暖的吉他,音量适中不吵人”,或者 “赛车游戏菜单音乐,快节奏,电子音效多,带点紧张感”。我试过把 “治愈” 换成 “雨后森林的早晨,钢琴轻轻弹,偶尔有鸟叫采样”,生成质量肉眼可见地提升。
默认生成的是 1 分钟左右的片段,但如果你输入 “30 秒片头音乐,前 5 秒渐入,中间 15 秒旋律上扬,最后 10 秒慢慢收尾”,出来的东西会规整很多。我做短视频 BGM 时就靠这招,省了不少剪辑时间。
? 多风格创作实测:这几类音乐最容易出效果
输入 “莫扎特风格的小提琴协奏曲,快板,明亮欢快”,出来的旋律线条干净得不像 AI 做的,连装饰音的位置都挺讲究。我甚至用它生成的片段混进学生时代的古典乐作业里,老师居然没听出来 —— 当然这是反面例子,大家别学。但这足以说明,在有明确规则的古典风格里,它表现远超预期。
“techno 风格,120BPM,低音厚重,每 8 小节加一次合成器音效”,生成的节奏型很能打,适合做短视频或者直播背景音。但想用来当正式电子单曲的初稿?难。它的鼓点编排容易陷入重复,需要自己手动调整音色和节拍。
试了 “中国风,古筝为主,笛子辅助,节奏舒缓”,有一次生成的片段让我当场存成手机铃声,旋律特别地道;但另一次输入 “印度西塔琴,欢快节奏”,出来的东西杂乱得像噪音。民族乐器建议多生成几次,挑能用的片段拼接,成功率会高很多。
?️ 超详细使用教程:从打开网站到导出可用音频
- 打开官网(muse.openai.com,别记错了,有很多仿冒站),不用注册直接能用,免费版每天有生成次数限制,大概 5-10 次,够用了。
- 看到 “Compose” 按钮点进去,左边是文本输入框,右边是参数面板。先在文本框里写描述,比如 “流行摇滚,电吉他前奏,主唱部分旋律轻快,副歌高亢”。
- 参数面板里,“Instruments” 可以选主要乐器,最多能加 5 种,别贪多,3 种以内效果最好。“Duration” 选时长,新手建议先从 30 秒到 1 分钟开始。
- 点 “Generate”,等个 30 秒到 1 分钟(看服务器负载),就能听到生成的音乐了。下面有个波形图,鼠标放上去能暂停,觉得某段好可以记一下时间点。
- 满意的话点右上角 “Export”,可以下成 MP3。如果想修改,点 “Edit” 能进入简单的编辑界面,调音量、删减片段都行,但别指望像专业 DAW 那样精细。
? 忍不住吐槽:这些坑新手千万别踩
高峰期(比如晚上 8-10 点)生成一次能卡到 2 分钟,有时候还会中途报错。我现在都养成凌晨用的习惯,快得时候 10 秒就出来了。
不能调整速度(BPM),不能保存多个草稿,导出的音频质量也一般。付费版每月 20 刀,对非专业用户来说真不值。
想搞点创新?比如 “古典钢琴加嘻哈鼓点”,十有八九出来的是四不像。它更擅长 “纯风格” 而非 “混合风格”,这点比国内某些音乐 AI 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