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详情
基本信息
- 收录时间 2025-05-20
- 所属国家 中国
- 全球排名 #-
- 语言支持 中文
- 费用类型 免费 + 高级订阅
功能评分
标签分类
详情介绍
- 站点名称: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 站点 URL:http://www.chinare.org.cn/
- Title: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 极地科研数据权威共享平台
- Keywords:极地科学数据,南极北极数据,海冰监测数据,冰川数据下载,极地环境研究,极地微生物资源,冰冻圈变化,极地可持续发展,极地科考数据,极地观测技术
- Description: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提供全球极地环境、冰川、海洋、微生物等多学科权威数据资源,支持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及政府部门开展极地研究与政策制定。平台整合卫星遥感、现场观测等多源数据,提供标准化下载、在线分析及可视化工具,助力极地科学创新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
站点简介
核心功能
- 多学科数据资源整合
平台汇聚极地环境全要素数据,包括:
- 冰川与冰盖:南极冰穹 A 深冰芯钻探数据、冰架崩解监测数据等,揭示冰盖形成演化规律。
- 海洋与海冰:北极海 - 冰 - 气无人冰站观测数据、海冰漂移轨迹数据,支持极地冰 - 海相互作用研究。
- 微生物资源: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收录 200 余株菌株信息,提供菌株索取、保藏及鉴定服务,推动极端环境生物技术创新。
- 空间物理:极光观测数据、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演化数据,助力空间天气预报与卫星通信安全保障。
- 数据服务与工具支持
- 标准化下载:提供 CSV、NetCDF、GeoTIFF 等多种格式数据下载,支持批量获取与 API 接口调用。
- 在线分析平台:集成遥感影像处理、气候模型模拟等工具,用户可直接在平台进行数据可视化与趋势分析。
- 数据共享与协作:支持科研团队上传自有数据,形成极地科学数据社区,促进跨机构合作。
- 应用场景覆盖
- 科研项目:为 “极地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 等国家重大专项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冰 - 海 - 气耦合模型优化。
- 教育教学:向高校开放极地数据资源,支持学生开展冰川物质平衡、海冰动力学等实验课程。
- 政策制定:为北极航道开发、极地生态保护等政策提供数据依据,如通过海冰预测模型优化航道规划。
特点优势
- 国家级权威性与数据全面性
作为首批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平台数据来源涵盖我国极地科考全历程,包括 “雪龙号” 科考船、昆仑站等观测站点,以及与中科院、高校等机构合作成果。数据标准化程度高,遵循 FAIR 原则(可发现、可获取、可互操作、可重用),并通过国际认证。
- 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
- 观测技术领先:自主研发 “海 - 冰 - 气无人冰站观测系统(UNIS)”,实现北冰洋 1 年以上连续观测,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 数据整合能力:通过分布式存储与语义化标签系统,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关联与检索,支持跨学科研究。
- 国际协同网络:与 NSIDC(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PANGAEA(全球地球科学数据平台)等建立数据交换机制,推动极地数据全球共享。
- 用户服务与可持续发展
- 专业支持团队:提供数据咨询、定制化分析等服务,帮助用户高效利用数据资源。
- 长期数据积累:自 1989 年起持续更新数据,形成时间序列完整的极地环境数据集,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核心支撑。
- 可持续发展目标关联:平台数据直接支持 SDG13(气候行动)、SDG6(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等目标,推动极地治理与全球可持续发展。
适用人群
- 科研机构与高校
- 极地研究人员:获取冰川、海洋、微生物等数据,支撑论文发表与科研项目结题。
- 气候变化学者:利用长期观测数据开展极地变暖机制研究,预测海平面上升趋势。
- 学生与教师:通过数据案例开展教学实践,如分析南极磷虾栖息地变化与海冰关系。
- 政府与公共机构
- 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部门:依据极地环境数据制定生态保护政策,如北极航道生态红线划定。
- 气象与应急管理部门:利用极光与空间物理数据优化通信设施抗磁暴方案,保障极地科考安全。
- 企业与技术开发者
- 环境监测企业:基于平台数据开发极地环境预警系统,服务航运、能源等行业。
- 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利用极地微生物基因数据训练生物酶工程模型,推动极端环境技术应用。
使用指南
- 数据检索与下载
- 步骤 1:访问官网(http://www.chinare.org.cn/),点击 “数据资源” 进入分类检索页面。
- 步骤 2:通过关键词(如 “南极海冰”)、学科分类(如 “海洋学”)或空间范围(如 “北极圈”)筛选数据。
- 步骤 3:选择数据格式(如 NetCDF、GeoTIFF),点击 “下载” 按钮,需注册账户并提交使用申请(科研用途优先审核)。
- 在线分析工具使用
- 步骤 1:登录后进入 “分析平台”,选择 “遥感影像处理” 或 “气候模型模拟” 模块。
- 步骤 2:上传本地数据或调用平台数据,设置分析参数(如时间范围、空间分辨率)。
- 步骤 3:生成可视化结果(如冰架运动轨迹图),支持导出为 PDF 或 PNG 格式。
- 微生物资源库操作
- 步骤 1:进入 “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页面,输入菌株名称或生态环境关键词(如 “南极冰盖”)。
- 步骤 2:查看菌株基本信息(如保藏编号、代谢特性),点击 “索取培养物” 提交申请。
- 步骤 3:通过邮件或平台消息接收菌株寄送通知,遵循生物安全规范进行实验。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数据下载失败
- 问题描述:点击下载后提示 “文件不可用” 或下载进度停滞。
- 解决方案:
- 检查网络连接,尝试切换 Wi-Fi 或使用有线网络。
- 确认存储空间是否充足,清理设备缓存后重新下载。
- 联系平台客服(service@chinare.org.cn),提供数据 ID 与错误截图,技术团队将协助修复。
- 数据格式不兼容
- 问题描述:下载的 NetCDF 文件无法在本地软件(如 ArcGIS)中打开。
- 解决方案:
- 使用平台提供的 “格式转换工具”(如 NetCDF 转 GeoTIFF),或参考《数据使用手册》中的处理流程。
- 安装支持 NetCDF 的插件(如 ArcGIS 的 NetCDF 工具包),或通过 Python 脚本(如 xarray 库)进行格式转换。
- 注册审核延迟
- 问题描述:提交注册申请后超过 3 个工作日未收到审核结果。
- 解决方案:
- 登录账户查看 “申请记录”,确认是否因信息填写不全(如未提供单位证明)导致审核失败。
- 发送邮件至客服邮箱,说明情况并附上申请截图,加急处理。
- 数据引用规范
- 问题描述:如何正确引用平台数据以避免学术不端?
- 解决方案:
- 在论文或报告中注明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chinare.org.cn/)”。
- 按照平台提供的元数据信息,采用 GB/T 7714 标准格式进行引用,示例: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2023). 南极冰穹 A 深冰芯数据 (Version 1.0). [数据集]. http://www.chinare.org.cn/data/1234
相关产品推荐
-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
- 特点:全球最大冰雪数据平台,提供卫星遥感与现场观测数据,支持海冰、冰川、冻土等研究。
- 适用场景:对比分析南北极冰雪变化差异,或获取高分辨率北极海冰厚度数据。
- 欧洲航天局极地观测与研究平台(EPOS)
- 特点:整合欧洲多国极地观测数据,提供极光、电离层等空间物理数据及分析工具。
- 适用场景:开展极光形态分类研究,或参与国际联合观测项目。
-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
- 特点:全球生物物种分布数据平台,包含极地生物地理信息与生态模型。
- 适用场景:分析极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或评估气候变化对物种栖息地的影响。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 特点:聚焦高海拔地区环境数据,与极地数据形成互补,支持冰冻圈 - 气候联动研究。
- 适用场景:对比青藏高原与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机制,或构建跨区域气候模型。
特色功能
AI图片生成
支持自由姿势的商品种草图生成,批量产出差异化、氛围感的商拍图
AI文案优化
基于商品信息自动生成高转化率的种草文案,适配不同平台风格
虚拟模特训练
提供丰富的商用AI模特库,支持用户训练专属虚拟模特形象
图片处理工具
集成一键美图、换装、去水印、高清修复等功能,快速提升图片品质
相关推荐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http://westdc.westgis.ac.cn/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提供冰川、冻土、沙漠等多领域权威数据资源,支持科研、生态治理及重大工程。拥有全球冰冻圈研究引...
国家特殊环境研究台
http://www.nsdata.cn/
国家特殊环境研究台提供权威的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服务,支持科研和决策。涵盖冰川、冻土、泥石流等特殊环境监测数据整合与分析,助...
用户评论 (2,348)
张伟
这是我用过最好的AI对话工具!写作助手功能太强大了,帮我节省了大量时间。特别是写报告和邮件时,它能快速生成高质量内容。
李婷
作为程序员,Copilot和ChatGPT是我每天必用的工具。ChatGPT在解释复杂概念和提供算法思路方面特别出色。强烈推荐!
王教授
我在教学中使用ChatGPT作为辅助工具,它能快速生成测验问题和解释复杂概念。但学生需要学会批判性思考,不能完全依赖AI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