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两极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电影真的是悬疑片吗
《地球》是今年“元旦档”争议最大的影片。然而,影片的争议最大原因并非影片质量,而是其“货不对板”的电影营销手段。该片在贡献了超1.5亿的预售票房后,终于揭开神秘面纱,电影一经上映,各大评分网站却开始被负评占据。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该影片在文艺气息比较浓的平台上评分6.8分,但是在口味更为大众化的平台上仅分别为2.8分和3.5分。这种结果误导很多大众去评分,其实你很难定义某个影片的好不好看、值不值得观看,因为众口难调,在小编看来,这部影片对于技术流和意识流影迷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预告片中营销打上的标签“悬疑”“一吻定情”,对于大众来说的确不太好定义。
而影片的口碑也出现了两极分化。对于个人记忆与时间诗化的诗意表现,让毕赣的影片看起来“如梦似幻”,在核心影迷圈层来说饱受好评,但大部分普通观众却觉得“完全是煎熬”,甚至有网友打趣:“影片应该改名《地球最困的夜晚》”。
电影讲述的是罗纮武(黄觉 饰)因父亲离世再次回到贵州。12年前,好友白猫(李鸿其 饰)被杀,罗纮武在追查凶手左宏元(陈永忠 饰)的过程中,却被凶手的情人万绮雯(汤唯 饰)所利用。影片最大的亮点来自一个长达1个多小时的3D长镜头,毕赣特别设计了前半段70分钟是2D格式,以展现现实的剧情,随后又以字幕形式提醒观众戴上3D眼镜,以3D格式展现梦境的内容。
毕赣一直是技术控,在其上一部电影《路边野餐》就有超过40分钟的长镜头。这次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再创新高,超过1小时长镜头,而且是3D格式呈现,3D场景一镜到底。针对这个长镜头,多数专业影迷、影评人对背后的技术手段津津乐道,认为长镜头运用行云流水:“毕赣把梦境拍出来了。”
然而,普通观众却完全get不到其中的好,甚至被过于诗意的表达方式和参差错落的时间轴搞得十分混乱,节奏很慢、剧情晦涩在评论中被多次提到:“真是全程睡过来的。”有网友说道。
对于影片的口碑两极,有营销人士认为,很多对毕赣不熟悉的观众,看《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宣传片和简介时,可能会误以为是一部“好看”的悬疑片,而影片“一吻跨年”的营销点,也让不少年轻人误以为是那种很符合大众口味的爱情片,然而,当他们进影院后却发现“货不对板”,情绪上肯定失望,甚至有种被骗的感觉,口碑自然就好不了。但事实上,这是影片营销错位所致:“也不能说是把观众骗进影院,只能说影片召集了错误的受众进场,这部电影更适合文艺片爱好者、专业影迷。就好像人家想吃炸鸡,结果端出来了清汤,不是汤不好,但想吃炸鸡的人肯定觉得不好吃。”
-
最新资讯